第四回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台山
這回交代了,魯提轄如何變成花和尚。有著走投無路去了當和尚的情節,洪武帝也沒把水滸傳列作禁書,反觀他的後人嘉靖帝,卻把西遊記列作禁書,就明白家天下這種自私的獨裁制度,是註定失敗的,亦一定會被歷史合理性洪流所滅。
趙員外有錢,不但讓殺人犯有個去處。明知這個魯達絕非善類,文殊院也把他收留,見利忘義根本就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看到魯智深酒後打壞了大門金剛,眾僧都憤憤不平,但長老卻說:「休說壞了金剛,便是打壞了殿上三世佛,也沒奈何,只可迴避他。你們見前日的行兇麼?」相信作者對這類假托神佛歛財的神職人員,鄙視非常。往後也看到有類似但不同的描述,現在暫且不提。
魯智深鬧番這個文殊院,就因為一個酒字。酒在人類歷史中一早出現,或者說比人類文明更早出現,所以它的存在,對我們的文明行進有多重要,不用多說。在古典章回小說中,酒也是重要的角色,如果要選其中一個具代表性的情節,相信很多人都會選「三國演義」裡的「煮酒論英雄」。而我,則會選「張飛醉酒失徐州」的情節。
劉備是張飛誓同生死的兄弟,飄泊半生,好不容易得到徐州這片足成大業的重地。是怎樣的酒,使得翼德把比生命更重要的城池也弄丟了呢?漢朝時蒸餾過濾技術不高,無法製造出酒精濃度高的烈酒,而酒一般都以穀物或果子釀造,酒中甜甜的酒渣令它喝起來更易入口,淺嚐讓人微醺,十分愜意。古人相信酒是寒物,喝下去就得靠身體去暖它,認為這樣喝酒會傷身,於是酒一般都會燙暖才喝。煮過的甜酒,再加些如梅子一般的果品,看上去最沒殺傷力的飲品,很多人就這樣一杯一杯不停地喝下去,最終喝得爛醉如泥。
來到宋朝,蒸餾技術開始成熟,但並不普遍。所以相信魯智深能大碗大碗和著狗肉喝的,也是些濃度低卻極具殺傷力的米酒。反觀後回武松在景陽崗喝的「三碗不過崗」,應該是宋朝較罕有的高濃度蒸餾酒。怎樣也好,我只想說,泥醉不起的人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身體機能很好,但大腦卻深受酒精影響的人。這種蓋世豪俠喝醉了酒,真的會令奸惡之徒寢食難安。
Thursday, November 7, 2019
Friday, October 25, 2019
2019年重讀水滸傳之四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這一回,終於出現了豪俠。比起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更像歷史及古典文學裡的俠客。我心目中的俠客,就應像詩仙李白的詩所說,「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隱姓埋名,不一定是怕死。就如戰國時的聶政,為了保護家人,剌殺宰相俠累後,自毁容顏,剖腹自盡,讓人無法辨認他,好保護在世的姐姐。文中多次提及,為了不連累他人,他情願繼續浪跡天涯。
與史進相遇的一幕,更顯出其豪情不拘小節的性格。也讓我想起,心目中的大豪俠虬髯客遇李靖的那一幕。「於是開革囊,取一人頭並心肝,卻收頭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天下負心者,銜之十年,今始獲之,吾憾釋矣。』」何其豪俠! 魯達因路見不平,打殺鄭屠,衝動又正義。鄭屠一類仗勢欺人的無賴,恐怕不斷在歷史中出現,祈盼有豪俠能出來主持公道,彷彿是大家心底的話。古今中外皆是,所以有 Ironman。水滸英雄,往往就是被奸徒迫得衝動,且為正義驅使,才毅然替天行道,義聚梁山。奸徒及不平事愈多,梁山好漢就愈多。
文中提及,魯達本在老种經略相公處當提轄,因小种經略相公處缺人,才提調了過去。古代沒有提轄這一官職,猜想是能替主子辦事(當然是武功了得那種)的幹練份子,這也是作者想帶出,魯達是位難得的人才。 說到兩位經略相公。分別是种師道和种師中兩兄弟,因此有「老」「小」之分,种師道正是王進要去投靠的人。這兩兄弟都是北宋末年的抗金名將,而他們的祖父种世衡亦是宋仁宗年代的大將。 仁宗朝能成為宋代盛世,外患不擾是重要原因之一。當時北方的邊患,就靠與遼國的外交解決。西方的邊患,則靠攻伐西夏而解決,种世衡在當中有著一定的貢獻。
种師道於徽宗末年,金兵犯京時,臨危受命,擊退金兵。着即提議讓其弟种師中,盡率馳援軍隊,於金人退兵半渡黃河時而擊之,絕卻後患,但朝中佞臣反對,未能如願。及後提出鞏固邊防的方略,又再次受到佞臣們的攻擊,不但無法實行其方略,更遭貶責,含恨而終。失去种師道,北宋再無人能抵抗金兵,於是就有靖康之難的出現,北宋滅亡。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這一回,終於出現了豪俠。比起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更像歷史及古典文學裡的俠客。我心目中的俠客,就應像詩仙李白的詩所說,「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隱姓埋名,不一定是怕死。就如戰國時的聶政,為了保護家人,剌殺宰相俠累後,自毁容顏,剖腹自盡,讓人無法辨認他,好保護在世的姐姐。文中多次提及,為了不連累他人,他情願繼續浪跡天涯。
與史進相遇的一幕,更顯出其豪情不拘小節的性格。也讓我想起,心目中的大豪俠虬髯客遇李靖的那一幕。「於是開革囊,取一人頭並心肝,卻收頭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天下負心者,銜之十年,今始獲之,吾憾釋矣。』」何其豪俠! 魯達因路見不平,打殺鄭屠,衝動又正義。鄭屠一類仗勢欺人的無賴,恐怕不斷在歷史中出現,祈盼有豪俠能出來主持公道,彷彿是大家心底的話。古今中外皆是,所以有 Ironman。水滸英雄,往往就是被奸徒迫得衝動,且為正義驅使,才毅然替天行道,義聚梁山。奸徒及不平事愈多,梁山好漢就愈多。
文中提及,魯達本在老种經略相公處當提轄,因小种經略相公處缺人,才提調了過去。古代沒有提轄這一官職,猜想是能替主子辦事(當然是武功了得那種)的幹練份子,這也是作者想帶出,魯達是位難得的人才。 說到兩位經略相公。分別是种師道和种師中兩兄弟,因此有「老」「小」之分,种師道正是王進要去投靠的人。這兩兄弟都是北宋末年的抗金名將,而他們的祖父种世衡亦是宋仁宗年代的大將。 仁宗朝能成為宋代盛世,外患不擾是重要原因之一。當時北方的邊患,就靠與遼國的外交解決。西方的邊患,則靠攻伐西夏而解決,种世衡在當中有著一定的貢獻。
种師道於徽宗末年,金兵犯京時,臨危受命,擊退金兵。着即提議讓其弟种師中,盡率馳援軍隊,於金人退兵半渡黃河時而擊之,絕卻後患,但朝中佞臣反對,未能如願。及後提出鞏固邊防的方略,又再次受到佞臣們的攻擊,不但無法實行其方略,更遭貶責,含恨而終。失去种師道,北宋再無人能抵抗金兵,於是就有靖康之難的出現,北宋滅亡。
Monday, October 14, 2019
2019年重讀水滸傳之三
第二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這一回開始,正式進入水滸時代,也就是宋徽宗執政的年代。宋徽宗除了亡國被擄聞名之外,最出名的應數他的瘦金體了。我是書畫藝術的門外漢,但覺得徽宗的書畫,都是超越國界和時空的藝術珍品,而他本人亦是位優秀的藝術品收藏家。然而他正是「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本回就描述了他於登位前,已經是個喜歡吃喝玩樂的公子哥兒。前朝宰相章惇甚至公開反對讓他繼位,理由是「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宋徽宗這樣的一個皇帝,當然就有跟他興趣相投的佞臣。高俅正正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因受寵信而登據顯赫之位,敗壞國家軍政,導致金人長驅直入。」他是當時首都的最高軍事領袖,因此禁軍教頭亦隸屬他。中國人「不怕官,最怕管」,王進的父親打過高俅,所以他因小事就給高俅責備。他害怕情況會愈來愈差,最終連性命都不保,於是就逃出汴梁,投靠种師道。
這裡看到宋朝的一個嚴重軍事問題,其實不同朝代都類似,就是中央與地方軍區的不協調。一個京師的逃將,可以在其他軍區繼續工作。為防止這種問題,導致將來明朝把邊防作戰方略,放在千里以外的首都決定,因此無法應對瞬息萬變的戰場。不過無論是中央集權或地方自治,歷史證明了它們都有各自的問題,亦最終失敗。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獨裁。沒有獨裁專政,就沒有中央與地方的分別,大家都是自己的皇帝,就不會任由國家崩壞。
好了,王進逃走時,巧遇史進,機緣下教了他半年功夫,就令他成為高手。這麼厲害的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就因為上面的那個無用但有害的上級,只得離鄕別井,更遑論報效國家。最早的亡國之兆,正正就是人才流失。
王進離開後,故事重點落到史進身上。及後提到他如何因義氣結識了山賊,但卻因小人而惹來官非。第一位梁山好漢,就此登場。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這一回開始,正式進入水滸時代,也就是宋徽宗執政的年代。宋徽宗除了亡國被擄聞名之外,最出名的應數他的瘦金體了。我是書畫藝術的門外漢,但覺得徽宗的書畫,都是超越國界和時空的藝術珍品,而他本人亦是位優秀的藝術品收藏家。然而他正是「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本回就描述了他於登位前,已經是個喜歡吃喝玩樂的公子哥兒。前朝宰相章惇甚至公開反對讓他繼位,理由是「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宋徽宗這樣的一個皇帝,當然就有跟他興趣相投的佞臣。高俅正正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因受寵信而登據顯赫之位,敗壞國家軍政,導致金人長驅直入。」他是當時首都的最高軍事領袖,因此禁軍教頭亦隸屬他。中國人「不怕官,最怕管」,王進的父親打過高俅,所以他因小事就給高俅責備。他害怕情況會愈來愈差,最終連性命都不保,於是就逃出汴梁,投靠种師道。
這裡看到宋朝的一個嚴重軍事問題,其實不同朝代都類似,就是中央與地方軍區的不協調。一個京師的逃將,可以在其他軍區繼續工作。為防止這種問題,導致將來明朝把邊防作戰方略,放在千里以外的首都決定,因此無法應對瞬息萬變的戰場。不過無論是中央集權或地方自治,歷史證明了它們都有各自的問題,亦最終失敗。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獨裁。沒有獨裁專政,就沒有中央與地方的分別,大家都是自己的皇帝,就不會任由國家崩壞。
好了,王進逃走時,巧遇史進,機緣下教了他半年功夫,就令他成為高手。這麼厲害的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就因為上面的那個無用但有害的上級,只得離鄕別井,更遑論報效國家。最早的亡國之兆,正正就是人才流失。
王進離開後,故事重點落到史進身上。及後提到他如何因義氣結識了山賊,但卻因小人而惹來官非。第一位梁山好漢,就此登場。
Saturday, October 5, 2019
2019年重讀水滸傳之二
第一回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水滸傳裡的故事,並非全是施耐庵原創的,當中很多是源於宋元年間流傳民間的故事、戲曲。但施耐庵寫作認真,為要把武松打虎一幕寫得活靈活現,他多次隨獵戶到山中獵虎。今次重讀第一回,最亮眼的竟是他描述洪太尉於深山遇虎的一幕。短短數十言,虎威凜凜。
大家要明白,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人。明朝的文字獄傳統,早在朱元璋的洪武年代開始。隨便說以前的皇帝失德,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北宋最大的政治問題,就是黨爭及外患。宋仁宗在位四十年,當然免卻權力交替而出現的黨爭,且有範仲淹、包拯、狄青等大臣輔助,外患亦得以舒緩,可算是一時盛世。但瘟疫的出現,古代人往往視之為上天懲罰皇帝的舉動。於是施氏唯有搬出經歷三登之世的極盛,必因天道而轉衰,責任不在皇帝身上。
好了,有瘟疫,也只能用那時的方法解決,以打醮祈禳瘟疫,已是當時最高級別的應對方法了。書中講述宋仁宗在這件事的至誠,找來位高權重的洪太尉,親帶詔書及龍香,遠赴龍虎山請道行極高的張天師主持禳瘟,基本上等如皇帝自己去找天師幫手。
然而短短的一回,就把那種位高權重,目空一切卻又無心無用的高官,描寫得入木三分。而這種高官,正正是五千年中華歷史裡的重要構成部分,因爲往往就是他們的出現,國運才會由盛轉衰,甚至亡國。
作者編排這樣的一個廢官去放出妖魔,為的就是要替三十年後導致動蕩出現的宋徽宗脫罪。當然,清醒的讀者都看得出,小說往後描述的這一百零八位天罡地煞,都是被「迫上梁山」的,沒有一個是因爲他們是煞星的身分而自己去梁山泊的。如果可以好好地生活,根本就不會有人冒死對抗。官迫民反,替天行道,大概就是水滸傳的核心精神。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水滸傳裡的故事,並非全是施耐庵原創的,當中很多是源於宋元年間流傳民間的故事、戲曲。但施耐庵寫作認真,為要把武松打虎一幕寫得活靈活現,他多次隨獵戶到山中獵虎。今次重讀第一回,最亮眼的竟是他描述洪太尉於深山遇虎的一幕。短短數十言,虎威凜凜。
大家要明白,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人。明朝的文字獄傳統,早在朱元璋的洪武年代開始。隨便說以前的皇帝失德,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北宋最大的政治問題,就是黨爭及外患。宋仁宗在位四十年,當然免卻權力交替而出現的黨爭,且有範仲淹、包拯、狄青等大臣輔助,外患亦得以舒緩,可算是一時盛世。但瘟疫的出現,古代人往往視之為上天懲罰皇帝的舉動。於是施氏唯有搬出經歷三登之世的極盛,必因天道而轉衰,責任不在皇帝身上。
好了,有瘟疫,也只能用那時的方法解決,以打醮祈禳瘟疫,已是當時最高級別的應對方法了。書中講述宋仁宗在這件事的至誠,找來位高權重的洪太尉,親帶詔書及龍香,遠赴龍虎山請道行極高的張天師主持禳瘟,基本上等如皇帝自己去找天師幫手。
然而短短的一回,就把那種位高權重,目空一切卻又無心無用的高官,描寫得入木三分。而這種高官,正正是五千年中華歷史裡的重要構成部分,因爲往往就是他們的出現,國運才會由盛轉衰,甚至亡國。
作者編排這樣的一個廢官去放出妖魔,為的就是要替三十年後導致動蕩出現的宋徽宗脫罪。當然,清醒的讀者都看得出,小說往後描述的這一百零八位天罡地煞,都是被「迫上梁山」的,沒有一個是因爲他們是煞星的身分而自己去梁山泊的。如果可以好好地生活,根本就不會有人冒死對抗。官迫民反,替天行道,大概就是水滸傳的核心精神。
Monday, September 30, 2019
2019年重讀水滸傳之一
我喜歡讀古典章回小說,每一部名著都有它的獨特之處,很難說較喜歡那一本。但以重讀次數計算,首推三國演義,已經不記得讀過多少遍了。但隨著年紀增長,多看了歴史,頓覺三國之魅力大不如前。然而只讀過一兩遍的水滸傳,此刻好像要怎麼也要再讀一讀。
希望以每日一回的進度,寫寫該回的讀後感想。這是一種練習、自思、自省,甚麼也好,就看看自己有沒有這種恆心。要讀,先要選擇版本。我會讀一百回版本。對水滸的成書及版本,到今天仍是懸案。但我跟金聖嘆的看法類似,相信許多人都這樣認為。
水滸講述宋徽宗年間一班綠林豪傑的故事。宋江、方臘的名字確實在歷史中出現,但都只是略略帶過。而一百零八位好漢的事蹟,則不見於史書。但最重要的事實是,宣和年間出現了多起民變。當時宋國與遼國已有和約,天下大至太平且國庫豐盈。但為何出現大大少少的民變及盗賊蜂起呢?因為國家當時的財產,都落入一小撮權力份子的手裡,不但貧富懸殊,權力份子仍貪得無厭地不停剝削平民百姓。國家富有的背後,是民不聊生。
只讀水滸傳而沒看歷史的話,就覺得宋江帶領大家討伐奸官,伸張正義後,收服方臘,天下從始太平,大家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史實是,徽宗末年,宋國被金國攻擊,徽宗倉卒讓位給兒子欽宗,自己逃難去。幸保一命回來後,兒子以太上皇之名軟禁之。後來金國再次出兵,一拼把徽、欽兩帝活捉,宗室、後宮亦被擄往北方。此靖康之難也,北宋亦隨之滅亡。
所以民變並非導致滅亡的原因,只是導致滅亡的原因,往往會激起民變。沒有暴政,那需起義?今天就以水滸傳引言中的詩,末後兩句做結尾。
細推治亂興亡數
盡屬陰陽造化功
希望以每日一回的進度,寫寫該回的讀後感想。這是一種練習、自思、自省,甚麼也好,就看看自己有沒有這種恆心。要讀,先要選擇版本。我會讀一百回版本。對水滸的成書及版本,到今天仍是懸案。但我跟金聖嘆的看法類似,相信許多人都這樣認為。
水滸講述宋徽宗年間一班綠林豪傑的故事。宋江、方臘的名字確實在歷史中出現,但都只是略略帶過。而一百零八位好漢的事蹟,則不見於史書。但最重要的事實是,宣和年間出現了多起民變。當時宋國與遼國已有和約,天下大至太平且國庫豐盈。但為何出現大大少少的民變及盗賊蜂起呢?因為國家當時的財產,都落入一小撮權力份子的手裡,不但貧富懸殊,權力份子仍貪得無厭地不停剝削平民百姓。國家富有的背後,是民不聊生。
只讀水滸傳而沒看歷史的話,就覺得宋江帶領大家討伐奸官,伸張正義後,收服方臘,天下從始太平,大家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史實是,徽宗末年,宋國被金國攻擊,徽宗倉卒讓位給兒子欽宗,自己逃難去。幸保一命回來後,兒子以太上皇之名軟禁之。後來金國再次出兵,一拼把徽、欽兩帝活捉,宗室、後宮亦被擄往北方。此靖康之難也,北宋亦隨之滅亡。
所以民變並非導致滅亡的原因,只是導致滅亡的原因,往往會激起民變。沒有暴政,那需起義?今天就以水滸傳引言中的詩,末後兩句做結尾。
細推治亂興亡數
盡屬陰陽造化功
Wednesday, June 12, 2019
歷史一則
1645年,即明朝崇禎八年,內亂四起,但各路叛軍始終仍未有實力攻下北京。為打擊朝廷士氣,他們合兵攻打鳳陽,十日就攻陷了。鳳陽窮鄉,打下它有甚麼好處呢?因為明皇陵就在那裡。明皇陵埋葬了朱元璋的父母,也就是當朝皇帝的袓宗山墳,叛軍把它燒了,此舉比攻下任何一個戰略重鎮,對本來千瘡百孔的明帝國打擊更沉重。
這歷史教曉我們,面對力量龐大但內裡矛盾的敵人時,應避免正攻,乘天時或外力之勢,重擊其珍視卻無力保護的東西,由此引發敵人內閧及分裂,最終就可輕兵破之。
這歷史教曉我們,面對力量龐大但內裡矛盾的敵人時,應避免正攻,乘天時或外力之勢,重擊其珍視卻無力保護的東西,由此引發敵人內閧及分裂,最終就可輕兵破之。
Saturday, May 5, 2018
輕井澤的果醬
去年在輕井澤,買了好一些果醬。但是它們的嘗味期限快到,所以要加快品嚐的速度。滿瓶是一顆顆完整的草莓,這種果醬總令人一吃難忘。然而今天果醬觸動我回憶的,並不是恬靜優美的輕井澤,而是那裡遇到的人。
下塌旅館的廚師伯伯,一口流利英語又健談。飯廳放滿的明信片,就是他的作品。當中一幅金鋼鸚鵡,正是他年輕時到哥斯達尼加親眼所見。短短的聞聊,仿佛看到一位年輕藝術家,浪跡天涯的身影。
下塌旅館的廚師伯伯,一口流利英語又健談。飯廳放滿的明信片,就是他的作品。當中一幅金鋼鸚鵡,正是他年輕時到哥斯達尼加親眼所見。短短的聞聊,仿佛看到一位年輕藝術家,浪跡天涯的身影。
旅館轉角的一間咖啡店,以 Jazz Bar 來形容更為貼切。咖啡師叔叔一頭用髮乳梳起的黑髮,十分精神。用虹吸式咖啡壺煮咖啡時,不像我那樣金睛火眼地看著,反而是輕輕鬆鬆地慢煮。外邊進來一位姨姨,應該是熟客,坐下就跟叔叔聊起來。背後的爵士音樂悠悠地奏著,他們的身影,就好像是那裡見過的。
想著想著,他們年輕時,應該是甚麼年代呢?不就是渡邊澈的年代嗎?也就是村上春樹上大學的年代。讀一本小說,當中的人物是永遠不會隨時間改變。我們大概都不會,想像得到拄著拐杖的 Cosette 吧。一下子,輕井澤遇到的這些伯伯、嬸嬸,就像村上作品中的人,活到今天應有的光景。那裡,就像是小說世界延續下來的時空。
輕井澤是小小的一個鎮,景點也可能花幾天就去完。但我還是希望,可以好好地探訪她,走走每間不起眼的咖啡店。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