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5, 2019

2019年重讀水滸傳之二

第一回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水滸傳裡的故事,並非全是施耐庵原創的,當中很多是源於宋元年間流傳民間的故事、戲曲。但施耐庵寫作認真,為要把武松打虎一幕寫得活靈活現,他多次隨獵戶到山中獵虎。今次重讀第一回,最亮眼的竟是他描述洪太尉於深山遇虎的一幕。短短數十言,虎威凜凜。 

大家要明白,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人。明朝的文字獄傳統,早在朱元璋的洪武年代開始。隨便說以前的皇帝失德,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北宋最大的政治問題,就是黨爭及外患。宋仁宗在位四十年,當然免卻權力交替而出現的黨爭,且有範仲淹、包拯、狄青等大臣輔助,外患亦得以舒緩,可算是一時盛世。但瘟疫的出現,古代人往往視之為上天懲罰皇帝的舉動。於是施氏唯有搬出經歷三登之世的極盛,必因天道而轉衰,責任不在皇帝身上。 

好了,有瘟疫,也只能用那時的方法解決,以打醮祈禳瘟疫,已是當時最高級別的應對方法了。書中講述宋仁宗在這件事的至誠,找來位高權重的洪太尉,親帶詔書及龍香,遠赴龍虎山請道行極高的張天師主持禳瘟,基本上等如皇帝自己去找天師幫手。

然而短短的一回,就把那種位高權重,目空一切卻又無心無用的高官,描寫得入木三分。而這種高官,正正是五千年中華歷史裡的重要構成部分,因爲往往就是他們的出現,國運才會由盛轉衰,甚至亡國。

作者編排這樣的一個廢官去放出妖魔,為的就是要替三十年後導致動蕩出現的宋徽宗脫罪。當然,清醒的讀者都看得出,小說往後描述的這一百零八位天罡地煞,都是被「迫上梁山」的,沒有一個是因爲他們是煞星的身分而自己去梁山泊的。如果可以好好地生活,根本就不會有人冒死對抗。官迫民反,替天行道,大概就是水滸傳的核心精神。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