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這一回開始,正式進入水滸時代,也就是宋徽宗執政的年代。宋徽宗除了亡國被擄聞名之外,最出名的應數他的瘦金體了。我是書畫藝術的門外漢,但覺得徽宗的書畫,都是超越國界和時空的藝術珍品,而他本人亦是位優秀的藝術品收藏家。然而他正是「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本回就描述了他於登位前,已經是個喜歡吃喝玩樂的公子哥兒。前朝宰相章惇甚至公開反對讓他繼位,理由是「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宋徽宗這樣的一個皇帝,當然就有跟他興趣相投的佞臣。高俅正正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因受寵信而登據顯赫之位,敗壞國家軍政,導致金人長驅直入。」他是當時首都的最高軍事領袖,因此禁軍教頭亦隸屬他。中國人「不怕官,最怕管」,王進的父親打過高俅,所以他因小事就給高俅責備。他害怕情況會愈來愈差,最終連性命都不保,於是就逃出汴梁,投靠种師道。
這裡看到宋朝的一個嚴重軍事問題,其實不同朝代都類似,就是中央與地方軍區的不協調。一個京師的逃將,可以在其他軍區繼續工作。為防止這種問題,導致將來明朝把邊防作戰方略,放在千里以外的首都決定,因此無法應對瞬息萬變的戰場。不過無論是中央集權或地方自治,歷史證明了它們都有各自的問題,亦最終失敗。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獨裁。沒有獨裁專政,就沒有中央與地方的分別,大家都是自己的皇帝,就不會任由國家崩壞。
好了,王進逃走時,巧遇史進,機緣下教了他半年功夫,就令他成為高手。這麼厲害的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就因為上面的那個無用但有害的上級,只得離鄕別井,更遑論報效國家。最早的亡國之兆,正正就是人才流失。
王進離開後,故事重點落到史進身上。及後提到他如何因義氣結識了山賊,但卻因小人而惹來官非。第一位梁山好漢,就此登場。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