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30, 2019

2019年重讀水滸傳之一

我喜歡讀古典章回小說,每一部名著都有它的獨特之處,很難說較喜歡那一本。但以重讀次數計算,首推三國演義,已經不記得讀過多少遍了。但隨著年紀增長,多看了歴史,頓覺三國之魅力大不如前。然而只讀過一兩遍的水滸傳,此刻好像要怎麼也要再讀一讀。 

希望以每日一回的進度,寫寫該回的讀後感想。這是一種練習、自思、自省,甚麼也好,就看看自己有沒有這種恆心。要讀,先要選擇版本。我會讀一百回版本。對水滸的成書及版本,到今天仍是懸案。但我跟金聖嘆的看法類似,相信許多人都這樣認為。

水滸講述宋徽宗年間一班綠林豪傑的故事。宋江、方臘的名字確實在歷史中出現,但都只是略略帶過。而一百零八位好漢的事蹟,則不見於史書。但最重要的事實是,宣和年間出現了多起民變。當時宋國與遼國已有和約,天下大至太平且國庫豐盈。但為何出現大大少少的民變及盗賊蜂起呢?因為國家當時的財產,都落入一小撮權力份子的手裡,不但貧富懸殊,權力份子仍貪得無厭地不停剝削平民百姓。國家富有的背後,是民不聊生。

只讀水滸傳而沒看歷史的話,就覺得宋江帶領大家討伐奸官,伸張正義後,收服方臘,天下從始太平,大家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史實是,徽宗末年,宋國被金國攻擊,徽宗倉卒讓位給兒子欽宗,自己逃難去。幸保一命回來後,兒子以太上皇之名軟禁之。後來金國再次出兵,一拼把徽、欽兩帝活捉,宗室、後宮亦被擄往北方。此靖康之難也,北宋亦隨之滅亡。

所以民變並非導致滅亡的原因,只是導致滅亡的原因,往往會激起民變。沒有暴政,那需起義?今天就以水滸傳引言中的詩,末後兩句做結尾。

細推治亂興亡數
盡屬陰陽造化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