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台山
這回交代了,魯提轄如何變成花和尚。有著走投無路去了當和尚的情節,洪武帝也沒把水滸傳列作禁書,反觀他的後人嘉靖帝,卻把西遊記列作禁書,就明白家天下這種自私的獨裁制度,是註定失敗的,亦一定會被歷史合理性洪流所滅。
趙員外有錢,不但讓殺人犯有個去處。明知這個魯達絕非善類,文殊院也把他收留,見利忘義根本就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看到魯智深酒後打壞了大門金剛,眾僧都憤憤不平,但長老卻說:「休說壞了金剛,便是打壞了殿上三世佛,也沒奈何,只可迴避他。你們見前日的行兇麼?」相信作者對這類假托神佛歛財的神職人員,鄙視非常。往後也看到有類似但不同的描述,現在暫且不提。
魯智深鬧番這個文殊院,就因為一個酒字。酒在人類歷史中一早出現,或者說比人類文明更早出現,所以它的存在,對我們的文明行進有多重要,不用多說。在古典章回小說中,酒也是重要的角色,如果要選其中一個具代表性的情節,相信很多人都會選「三國演義」裡的「煮酒論英雄」。而我,則會選「張飛醉酒失徐州」的情節。
劉備是張飛誓同生死的兄弟,飄泊半生,好不容易得到徐州這片足成大業的重地。是怎樣的酒,使得翼德把比生命更重要的城池也弄丟了呢?漢朝時蒸餾過濾技術不高,無法製造出酒精濃度高的烈酒,而酒一般都以穀物或果子釀造,酒中甜甜的酒渣令它喝起來更易入口,淺嚐讓人微醺,十分愜意。古人相信酒是寒物,喝下去就得靠身體去暖它,認為這樣喝酒會傷身,於是酒一般都會燙暖才喝。煮過的甜酒,再加些如梅子一般的果品,看上去最沒殺傷力的飲品,很多人就這樣一杯一杯不停地喝下去,最終喝得爛醉如泥。
來到宋朝,蒸餾技術開始成熟,但並不普遍。所以相信魯智深能大碗大碗和著狗肉喝的,也是些濃度低卻極具殺傷力的米酒。反觀後回武松在景陽崗喝的「三碗不過崗」,應該是宋朝較罕有的高濃度蒸餾酒。怎樣也好,我只想說,泥醉不起的人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身體機能很好,但大腦卻深受酒精影響的人。這種蓋世豪俠喝醉了酒,真的會令奸惡之徒寢食難安。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