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25, 2019

2019年重讀水滸傳之四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這一回,終於出現了豪俠。比起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更像歷史及古典文學裡的俠客。我心目中的俠客,就應像詩仙李白的詩所說,「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隱姓埋名,不一定是怕死。就如戰國時的聶政,為了保護家人,剌殺宰相俠累後,自毁容顏,剖腹自盡,讓人無法辨認他,好保護在世的姐姐。文中多次提及,為了不連累他人,他情願繼續浪跡天涯。

與史進相遇的一幕,更顯出其豪情不拘小節的性格。也讓我想起,心目中的大豪俠虬髯客遇李靖的那一幕。「於是開革囊,取一人頭並心肝,卻收頭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天下負心者,銜之十年,今始獲之,吾憾釋矣。』」何其豪俠! 魯達因路見不平,打殺鄭屠,衝動又正義。鄭屠一類仗勢欺人的無賴,恐怕不斷在歷史中出現,祈盼有豪俠能出來主持公道,彷彿是大家心底的話。古今中外皆是,所以有 Ironman。水滸英雄,往往就是被奸徒迫得衝動,且為正義驅使,才毅然替天行道,義聚梁山。奸徒及不平事愈多,梁山好漢就愈多。

文中提及,魯達本在老种經略相公處當提轄,因小种經略相公處缺人,才提調了過去。古代沒有提轄這一官職,猜想是能替主子辦事(當然是武功了得那種)的幹練份子,這也是作者想帶出,魯達是位難得的人才。 說到兩位經略相公。分別是种師道和种師中兩兄弟,因此有「老」「小」之分,种師道正是王進要去投靠的人。這兩兄弟都是北宋末年的抗金名將,而他們的祖父种世衡亦是宋仁宗年代的大將。 仁宗朝能成為宋代盛世,外患不擾是重要原因之一。當時北方的邊患,就靠與遼國的外交解決。西方的邊患,則靠攻伐西夏而解決,种世衡在當中有著一定的貢獻。

种師道於徽宗末年,金兵犯京時,臨危受命,擊退金兵。着即提議讓其弟种師中,盡率馳援軍隊,於金人退兵半渡黃河時而擊之,絕卻後患,但朝中佞臣反對,未能如願。及後提出鞏固邊防的方略,又再次受到佞臣們的攻擊,不但無法實行其方略,更遭貶責,含恨而終。失去种師道,北宋再無人能抵抗金兵,於是就有靖康之難的出現,北宋滅亡。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