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25, 2019

2019年重讀水滸傳之四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這一回,終於出現了豪俠。比起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更像歷史及古典文學裡的俠客。我心目中的俠客,就應像詩仙李白的詩所說,「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隱姓埋名,不一定是怕死。就如戰國時的聶政,為了保護家人,剌殺宰相俠累後,自毁容顏,剖腹自盡,讓人無法辨認他,好保護在世的姐姐。文中多次提及,為了不連累他人,他情願繼續浪跡天涯。

與史進相遇的一幕,更顯出其豪情不拘小節的性格。也讓我想起,心目中的大豪俠虬髯客遇李靖的那一幕。「於是開革囊,取一人頭並心肝,卻收頭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天下負心者,銜之十年,今始獲之,吾憾釋矣。』」何其豪俠! 魯達因路見不平,打殺鄭屠,衝動又正義。鄭屠一類仗勢欺人的無賴,恐怕不斷在歷史中出現,祈盼有豪俠能出來主持公道,彷彿是大家心底的話。古今中外皆是,所以有 Ironman。水滸英雄,往往就是被奸徒迫得衝動,且為正義驅使,才毅然替天行道,義聚梁山。奸徒及不平事愈多,梁山好漢就愈多。

文中提及,魯達本在老种經略相公處當提轄,因小种經略相公處缺人,才提調了過去。古代沒有提轄這一官職,猜想是能替主子辦事(當然是武功了得那種)的幹練份子,這也是作者想帶出,魯達是位難得的人才。 說到兩位經略相公。分別是种師道和种師中兩兄弟,因此有「老」「小」之分,种師道正是王進要去投靠的人。這兩兄弟都是北宋末年的抗金名將,而他們的祖父种世衡亦是宋仁宗年代的大將。 仁宗朝能成為宋代盛世,外患不擾是重要原因之一。當時北方的邊患,就靠與遼國的外交解決。西方的邊患,則靠攻伐西夏而解決,种世衡在當中有著一定的貢獻。

种師道於徽宗末年,金兵犯京時,臨危受命,擊退金兵。着即提議讓其弟种師中,盡率馳援軍隊,於金人退兵半渡黃河時而擊之,絕卻後患,但朝中佞臣反對,未能如願。及後提出鞏固邊防的方略,又再次受到佞臣們的攻擊,不但無法實行其方略,更遭貶責,含恨而終。失去种師道,北宋再無人能抵抗金兵,於是就有靖康之難的出現,北宋滅亡。

Monday, October 14, 2019

2019年重讀水滸傳之三

第二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這一回開始,正式進入水滸時代,也就是宋徽宗執政的年代。宋徽宗除了亡國被擄聞名之外,最出名的應數他的瘦金體了。我是書畫藝術的門外漢,但覺得徽宗的書畫,都是超越國界和時空的藝術珍品,而他本人亦是位優秀的藝術品收藏家。然而他正是「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本回就描述了他於登位前,已經是個喜歡吃喝玩樂的公子哥兒。前朝宰相章惇甚至公開反對讓他繼位,理由是「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宋徽宗這樣的一個皇帝,當然就有跟他興趣相投的佞臣。高俅正正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因受寵信而登據顯赫之位,敗壞國家軍政,導致金人長驅直入。」他是當時首都的最高軍事領袖,因此禁軍教頭亦隸屬他。中國人「不怕官,最怕管」,王進的父親打過高俅,所以他因小事就給高俅責備。他害怕情況會愈來愈差,最終連性命都不保,於是就逃出汴梁,投靠种師道。 

這裡看到宋朝的一個嚴重軍事問題,其實不同朝代都類似,就是中央與地方軍區的不協調。一個京師的逃將,可以在其他軍區繼續工作。為防止這種問題,導致將來明朝把邊防作戰方略,放在千里以外的首都決定,因此無法應對瞬息萬變的戰場。不過無論是中央集權或地方自治,歷史證明了它們都有各自的問題,亦最終失敗。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獨裁。沒有獨裁專政,就沒有中央與地方的分別,大家都是自己的皇帝,就不會任由國家崩壞。 

好了,王進逃走時,巧遇史進,機緣下教了他半年功夫,就令他成為高手。這麼厲害的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就因為上面的那個無用但有害的上級,只得離鄕別井,更遑論報效國家。最早的亡國之兆,正正就是人才流失。 

王進離開後,故事重點落到史進身上。及後提到他如何因義氣結識了山賊,但卻因小人而惹來官非。第一位梁山好漢,就此登場。

Saturday, October 5, 2019

2019年重讀水滸傳之二

第一回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水滸傳裡的故事,並非全是施耐庵原創的,當中很多是源於宋元年間流傳民間的故事、戲曲。但施耐庵寫作認真,為要把武松打虎一幕寫得活靈活現,他多次隨獵戶到山中獵虎。今次重讀第一回,最亮眼的竟是他描述洪太尉於深山遇虎的一幕。短短數十言,虎威凜凜。 

大家要明白,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人。明朝的文字獄傳統,早在朱元璋的洪武年代開始。隨便說以前的皇帝失德,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北宋最大的政治問題,就是黨爭及外患。宋仁宗在位四十年,當然免卻權力交替而出現的黨爭,且有範仲淹、包拯、狄青等大臣輔助,外患亦得以舒緩,可算是一時盛世。但瘟疫的出現,古代人往往視之為上天懲罰皇帝的舉動。於是施氏唯有搬出經歷三登之世的極盛,必因天道而轉衰,責任不在皇帝身上。 

好了,有瘟疫,也只能用那時的方法解決,以打醮祈禳瘟疫,已是當時最高級別的應對方法了。書中講述宋仁宗在這件事的至誠,找來位高權重的洪太尉,親帶詔書及龍香,遠赴龍虎山請道行極高的張天師主持禳瘟,基本上等如皇帝自己去找天師幫手。

然而短短的一回,就把那種位高權重,目空一切卻又無心無用的高官,描寫得入木三分。而這種高官,正正是五千年中華歷史裡的重要構成部分,因爲往往就是他們的出現,國運才會由盛轉衰,甚至亡國。

作者編排這樣的一個廢官去放出妖魔,為的就是要替三十年後導致動蕩出現的宋徽宗脫罪。當然,清醒的讀者都看得出,小說往後描述的這一百零八位天罡地煞,都是被「迫上梁山」的,沒有一個是因爲他們是煞星的身分而自己去梁山泊的。如果可以好好地生活,根本就不會有人冒死對抗。官迫民反,替天行道,大概就是水滸傳的核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