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10, 2013

永樂年間的往事

鄭和在明永樂年間多次帶領船隊出航,表面的使命是外交,暗地裡卻是去尋訪建文帝。無論動機怎樣,結果建立了多條航道,定立了多個經商點,文化交流和商業活動受到保護,進一步提高大明帝國的聲望和國力。而在他第一次出海時,就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話說當時印尼發生內戰,東、西爪哇王互相攻伐,最後東王為西王所滅。剛巧鄭和船隊停泊在東王地盤,西王手下誤殺了登岸的百多名船員。消息傳回西王時,差點把他嚇死。何解?鄭和的船隊雖說是親善為主,但為了海上安全也武裝起來。不過大明國力強,這種武裝化的親善船隊,其實在當時的世界已經是一支無敵艦隊。據歷史記載,鄭和船隊最大的叫寶船,長142米,闊58米。中型的船也長120米,闊48米,這些船都配備大砲,而隨船的武裝部隊合共大概二萬七千多人。也就是說,鄭和如果要替死者「出出氣」,整個爪哇國就會滅亡。於是西王連夜派出多個使者到鄭和處解釋、道歉。鄭和明白,自己實力強大,動武必勝。但他往後還有無數的外交使命,動了武就難以取信於人,使命亦難完成,於是他展現真正大國的風範,訓斥一下就算了。然而西王還是害怕,怕過得了鄭和卻過不了永樂帝,於是派出了使團正式向永樂帝謝罪。永樂帝嚴嚴地教訓了使者,罰他們交出六萬兩黃金作賠償。然而,過了兩年,爪哇國只籌得一萬兩黃金,誠惶誠恐地來到大明。豈料永樂帝沒有責備他們籌不足數,反而說早知他們無力籌出這個數目,賠款是要讓他們明白自己的過錯,大明不缺這丁點兒黃金云云。往後,爪哇國自動地年年進貢、歲歲來朝。而其他國家,亦出於對大明帝國的尊敬,紛紛派出使節隨鄭和的船隊到大明朝貢。

這件往事告訴我們,中國是曾經有多強大又偉大的,就連蠻夷都折服。所以,如果她變得不偉大時,我們就要起來糾正她,不是轉身逃掉就算。102年前,我們的祖先努力過,只是尚未成功。我們炎黃子孫,仍需努力!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