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4, 2010

秋後

有看過那些歴史肥皂劇的朋友,大概都會見過皇帝老爺怒叫「推出午門斬首」的情節。因此,很多人都誤把午門當作刑場。午門是紫禁城的南門,也就是皇宫的正門。皇帝老爺那番說話的真正意思是 ---「我要殺了這厮,但別讓他弄污我的家。」明清兩代,斬首一般都在北京的菜市口進行,當然不會弄污皇上的家門。話說回來,除了朝代初立紛亂時,皇帝也不能話殺就把人殺掉的。以清朝為例,斬首也有所謂「斬立決」和「斬監候」之分,犯了嚴重罪行的會判斬立決,即定罪後再經最高司法機構覆核無誤,就立即處決。斬監候則是把已定罪的犯人收監,再由下而上不同等級的司法機構逐一覆核,一致認定其罪該死的犯人,名字會放在死囚名單中,然後由皇帝老爺決定要否處決,要殺的就在名字打個勾,是為勾決。沒被勾決的人,不一定就逃過了,有些犯人還留在名單中,等待下一次欽定。所以,就算在古代,清平盛世之時,殺一個人也不等於捏死一隻蟻般兒戲。

好了,何時處決那些被勾決的人呢?根據我國的高文化傳統,殺生需應天時,秋後蕭殺之際,最宜處決。犯了該死的罪,就是沒有即時正法,也過不了年。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