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有所謂的詭辯家,公孫龍也算是該學說的代表人。他有著作《公孫龍子》,當中立下多個詭辯命題,可惜隨著「獨專儒術」的出現,這著作至今已是散逸不全,「白馬非馬」則是他那碩果僅存的命題。其實「白馬非馬」並非他的個人專利,當時有很多詭辯家都用這命題把其他人駁倒。因此,關於「白馬非馬」的資料,可以在其他文獻中見到。例如,在《韓非子》中的『 外儲說左上』裡,可以找到以下的記載,
「兒說,宋人,善辯者也,持『白馬非馬也』服齊稷下之辯者。乘白馬而過關,則顧白馬之賦。故籍之虛辭則能勝一國,考實按形不能謾於一人。」
「稷下」是齊國的首都,也就是當時中國的文化中心,「兒時」可以駁倒那裡的文人,實在不簡單。但他騎白馬過關時,還不是要付馬兒的關稅。所以,你跟我「白馬非馬」,等你有「兒時」的功力時再說吧,現在實在太丟人了。
況且,白馬就是馬,你還有甚麼可說。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