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在革命前後的混亂時期,日本人早已巧取豪奪地佔了東北部份資源。至1931年9月18日,日軍借故發兵,陸續攻佔東北各省。從此,日寇把東北的物資,源源運回本國,製造更多武器。
基於內亂與積弱,國軍選擇「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簡而言之就是棄守東北,犯上唐末石敬瑭一樣的錯,北方門戶大開,無險可守。得到東北這座橋頭堡後,日軍遠涉重洋而來時,再不用怕國軍趁其半渡而擊,日寇更形肆虐,南進時如入無人之境。
基本上,沒有盟軍的參與(大部份功勞歸於美國),日軍據東北而戰的話,中國沒可能奪回故土。所以,當兩方軍力懸殊之際,大軍一方不會一舉率全軍犯境,必先以小撮兵力拿下對方前線要地,據此漸次前進,從而發揮軍力上的優勢。所以小軍若能死守此嚥喉之地,就真能「換取時間」,以作反擊。
所以,無論那裡看似微不足道,抗擊大軍,寸土不能失,此九一八事件之啟示也。
![]() |
By User:Quintucket [CC0], via Wikimedia Commons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