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9, 2015

Alchemist


大概 25 年多前,Paulo Coelho 在家鄉巴西發表了第一部作品「Alchemist」,該書在當地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處發賣。首星期只賣出一本,第二本要在六個月後才賣出,買書的竟然是那位買了第一本書的顧客。這樣過了一年,銷情慘淡,於是出版商跟 Paulo 終止合約,更將剩餘的書都發還給他,那時他 41 歲,甚為失落。但他沒有放棄,事隔多年,他在 25 週年版「Alchemist」的序,這樣道出他當時的信念,

"But I never lost faith in the book or ever wavered in my vision. Why? Because it was me in there, all of me, heart and soul. I was living my own metaphor. A man sets out on a journey, dreaming of a beautiful or magical place, in pursuit of some unknown treasure. At the end of his journey, the man realizes the treasure was with him the entire time. I was following my Personal Legend, and my treasure was my capacity to write. And I wanted to share this treasure with the world."

Paulo 的作品有多優秀,根本不在於出售了幾多本,(現在已超過數千萬),也不於那些文化販子願意替他出版與否。而是他用故事,替讀者開展那前所未見的宇宙,讓他們在浩瀚的思海裡漫遊。就算整天絞盡腦汁地工作,我還是忍不住拿起他的書,跟著他一起遊歷四方,沉醉在那迷人的文字裡。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如果還未讀過他的書,那你錯失了太多!

註:Alchemist 的中譯本名為「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Tuesday, February 3, 2015

木剌夷之亡

木剌夷,亦即阿薩辛派,8 至 14 世紀,盤據於今日阿富汗、敘利亞一帶的極端組織,以其刺殺集團聞名。他們訓練刺客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尋找一些年輕男子,帶他們到山中的基地,那裡美侖美奐,四處擺放佳餚美酒,天仙般的美女群不停跳舞奏樂,日夜侍候。讓他們如此縱慾多日,直至醉倒,就把他們送回家。待他們醒後,就教他們刺殺之道,並揚言任務成功後,便能重回那樂土般的基地。就算行動時不幸亡故,死後亦能進入像那裡一樣的天堂。於是這批信念頑強的年輕人,就成為當時世界中,令人聞風膽喪的刺客。直到 13 世紀末,這班膽大妄為的狂徒,惹毛了當時的另一邦瘋子,就是更瘋狂的蒙古人,引發了蒙古第三次西征,當然亦殃及鄰近國家。清剿木剌夷時,因為其頑強的反抗,於是過程變得非常血腥,也為這個活躍了幾百年的組織,畫上句號。

阿薩辛,正是 assassin 一詞的來源,至今仍令我們頭疼的代名詞。以更大的暴力去解決暴力問題,絕對不是好方法,但卻漸漸變成唯一的方法。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夠有更好的解決辦法,讓那些以愛與和平面對殘暴的英雄,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