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0, 2014

別以雞蛋擊高牆

秦滅六國統一後,沒珍惜上天恩賜的錦繡山河,多行暴政,因此國祚只有十四年。秦始皇統一後,害怕百姓造反,以鑄造金人為名,沒收民間所有金屬製品,只剩農具以耕作,藉此減低百姓的反抗能力。到公元前 209 年,即秦亡前兩年,因為沒有金屬武器,百姓於是「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地以農具和樹枝等作兵器,以陳勝、吳廣為首,發動了史稱「揭竿起義」的革命。這場抗爭以失敗收場,但有這種結果卻一點不奇,用樹枝和農具作武器的百姓,對上的可是當時世界,戰力最高,裝備最精良的秦國軍隊,一支有能力滅六國,遠擊匈奴的大軍。但這次起義之後,各地陸陸續續出現起義軍,一隊比一隊人多,一支比一支強大,最後更引出了一眾千年一遇的曠世奇才。所以秦末的兩年,政府基本上已失去統治權,因為起義勢力已漸漸擴展至全國。

再看近代,武昌起義之前,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賢亦曾發動過多次起義,他本人甚至敗走國外,最後還得靠英國人救他一命,才可繼續革命。反觀世界歷史,大部份起義抗爭,都不可以一蹴而就。然而,只要秉持正義和公理,不斷努力,最終還是會勝利的。

所以,高牆未倒,亦無須以手中唯一的蛋去擲向它。蛋,從來都撼不動高牆。擊向高牆,只會留下一片蛋漿,和碎落一地的蛋殼。蛋,卻可以用來飼養巨獸,甚至軍隊,讓他們代替雞蛋,不就更易擊倒高牆嗎?

花會開,亦會謝,但最重要是花謝了後所結的果。果中的種子,只要能遍灑大地,在天時氣候得宜之際,就會花開處處,誰也擋不了。我們別擲雞蛋了,齊來裁花吧!


Monday, December 8, 2014

日出國的日落

1941年,日本國力達至頂峰,侵佔地北起中國東三省,南至馬來西亞、印尼一帶。國內缺乏的自然資源,源源不絕地從佔領地送回本國,進一步鞏固其勢力。此時,海軍實力一時無兩的日本,兵鋒正勁,偷襲了珍珠港,振驚全球,滿以為從此便能固守陣地,迫使盟國談判,成一方大國,作長久之計。豈料盟國未因此不義之舉而退縮,反而激起了復仇的烈焰。不久,在中途島海域,就差三十分鐘的時間,被實力較弱的美國重創,從此失卻領先優勢。再在萊特灣,以大和號為首的大艦隊,遇上美國的散兵游勇小砲艇群,打了幾小時竟未勝先退。從此日本聯合艦隊名存實亡,單靠陸軍,無法守住廣大的佔領地,在資源和人材貧乏的情況下,發動了不同類型的自殺式襲擊。這種駭人手段,非但阻止不了盟軍挺進,反而迫得他們用上更駭人的方法終止戰爭。事後,大家都用上邏輯、科學、各種學說,試圖解構這場戰事的始末,直指日本戰敗的結論,這一切都變得那麼順理成章。但讓我告訴你,這些都是事後孔明的解釋,如果站在偷襲珍珠港的時間點上看,大家都會認為日本必勝,而且國力只會繼續向上,是一幅無法撼動的高牆。所以當你認同日本會戰敗這一類分析時,也別忘了眾多學者都忽略、輕視的因素,而那才是我們應謹記的決定性因素 --- 天道,高牆會倒,盛日會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