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7, 2014

鄭國渠

戰國未年,秦的統一野心明顯,韓王知秦王喜歡大興土木,於是派出善於治水的鄭國去見秦王,說其鑿涇水,自中山西邸瓠口為渠,並北山,東注洛,三百餘里,用以溉田,欲以此耗秦國之力,阻其東進之勢。初,秦王用其謀,以傾國之力治水。 及後秦王知其計,欲殺之。鄭國坦言承認,他以間碟身分來秦,但渠成始終對秦有利。雖然韓國因此多享幾年太平,但秦國得到的益處則惠及萬代。秦王認同,讓他繼續工程。最後完工,渠成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關中變為沃野,從此沒旱災荒年,秦國更加富強,最後能吞併六國,因此將這條運河命名為鄭國渠。

這段歷史似曾相識吧。一點也不怪,歷史是不停重複的。多讀歷史,多看世情,那就不輕易為人所惑。更重要的是,從歷史中好好學習,此所謂前車覆,後車戒也。

如果鄭國替秦王治水之時,韓國不苟且偷安,結集眾諸侯伐秦,中國的歷史不就改變了嗎?那麼鄭國究竟是秦國的恩人還是仇人呢?大家想想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