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8, 2009

遲了四十年

諾貝爾獎是些甚麼,實在不用我多費唇舌。但大家可能沒留意,它的物理學獎是個挺矛盾的獎項。一直以來,該獎項都較偏重 theoretical physics 方面的成就,但 theoretical physics 的課題多是難以用當前的實驗證明,而偏偏諾貝爾獎又只會頒發給有實驗佐證的課題。所以愛恩期坦所拿的諾貝爾獎,是表揚他的光電效應理論,而非他那驚為天人的相對論,因為廣義相對論的理論,要在他去世多年後才得以間接地被證實。

今年,practical physics 吐氣揚眉了,高錕教授的成就,學界早就認同,1966 年的理論,1970 已經付諸實行,我們「細細個」就用的電話網絡,正是受惠於他的發明,今年才獲獎,實在遲了點。還有 CCD 的發明者,Willard S. Boyle 和 George E. Smith,他們現在才獲獎就更有趣。雖然數碼相機在近十年才算大行其道,你可知道 CCD 是何年的發明品呢?

1969,四十年了!


Photo: Alcatel-Lucent / Bell Labs from the Nobel Prize website.

Saturday, October 3, 2009

成王敗寇

年輕時甚好兵書,廿歲不到就已讀遍武經七書。理由很簡單,因為對歷史本質的見解太淺,輕易就相信了成王敗寇的論調,以為只要百戰百勝,就能稱霸天下。

年紀大了,對歷史的認識也深了,方知成王敗寇之論,何其膚淺。戰勝了,卻把最重要的失掉,那不算成功。戰敗了,但把最重要的保住,那才是王道。

雖說三國鼎足而立,但論到領土、資源、兵力等等,那時實際上是曹魏的天下。但我們今天,是不會把那時期稱作魏朝。往後以陰謀一統三國的司馬王朝,過不了多久還是因兄弟相殘而亡掉。你會說誰是勝利者呢?

強大而不偉大的,難配王者冠冕。歷史自有它的合理性,一場半場戰爭的勝負扭曲不了那股洪流。與其皓首窮經於兵法謀略,倒不如埋首煮杯叫人甘願付出一百塊來喝的咖啡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