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樣的認知,我就從史實出發,看看吳導演怎樣把赤壁之戰拍得好看。首先,大家一定得把「赤壁」和「赤壁二:決戰天下」放在一起看,否則就不能完整地欣賞整個故事。赤壁之戰是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而它的戰果更直接做成三國鼎立的局面,有趣的是,它的前因後果,都有充足的史料作參考,但它的作戰細節,卻沒太多描述,今日的史學家還在爭論,那把火是周瑜燒的,還是曹操放的。【三國演義】就在這歷史空白點,創造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戲碼。所以「赤壁」的內容,較多接近史實,「決戰天下」則借用了很多【三國演義】的情節。

「赤壁」﹝意指一、二集,往後不再作解釋﹞徹頭徹尾的主角是周瑜,這很合理,因為赤壁之戰根本就是周瑜以寡敵眾地戰勝曹操的漂亮一著。只是羅貫中獨愛諸葛亮,把大家領進孔明為主的故事裡去,所以難免有孔明智勝公瑾等等情節。但史實歸史實,羅貫中也沒把海戰的功勞硬給了孔明,所以「赤壁」中可以看到,周瑜是火攻的總指揮,諸葛亮則以其出色的謀略及包羅萬有的學識輔助。更重要的是孫劉結盟中,周瑜跟諸葛亮肯定是通力合作過,這可能做就了他們識英雄重英雄式的友誼,在史料中看看孔明悼公瑾的祭文可見一班。「赤壁」把這點交待得很不錯,只是多了些「將來我們可能會是敵人」一類的累贅對白,但也無傷大雅。

說到對周瑜這個人的落墨,也算是忠於史實,替那個被羅貫中醜化了公瑾平反。最喜歡周瑜練兵時聽牧童吹蕭的那幕,帶出了「曲有誤,周郎顧」的雅士氣質。撫琴弄劍、運籌帷幄,大概如此。周瑜在世時,應該是個滿有魅力的中年男人,梁朝偉演是很合適的。

諸葛亮是本片的第二主角,這種說法沒有誇張。他不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神人,在無險可守的新野,給曹軍折騰是無可避免的。孔明在赤壁之戰時才廿七歲,也就是實齡廿五歲左右,絕對是個黃口小子,所以戲中的他是活潑幽默的。博學正是孔明的強項,看他發明了連弩和木牛流馬,就證明他的知識已遠超過當時的正統文學了。「甚麼都略懂一些,生活會多采一點。」,戲中的這句對白真是一矢中的。但年經歸年經,面對強大的曹軍,猶豫不決的孫權,他還是不卑不亢並冷靜地陳述當前形勢,束成聯盟。金城武是演得不錯的。

第三個主角是曹操,有關他的史料實在太多,沒搞錯的理由,剩下的問題是演員是否演得好。曹操是梟雄,不是只有奸的成份,張豐毅演得恰到好處。

人物說過了,談談其中的幾幕戲吧。
長坂坡之戰 --- 趙雲百萬軍中藏阿斗,還是未夠壓迫感。迴光陣明明是所羅門王打敗法老的奇招,怎麼來到了三國?不過,最後關羽奪旗那幕很帥。

說孫權 --- 拍出了諸葛亮怎樣風塵樸樸地趕去見孫權,基本上是把我們熟悉的史料復元,很好。

孔明初遇公瑾 --- 就是那幕交待了「曲有誤,周郎顧」的戲,當中周瑜巧妙地寛恕偷牛士兵的方法,其實是源於著名的戰國故事 --- 絕纓之會。

曹操進軍 --- 拍出了史書所說,「八十萬大軍,水陸並進」的場面。手頭上只有三萬兵力的孫權,如果親身看到這種場面,不知會否斬案而立,誓戰曹操呢?

初折曹軍 --- 史料所沒有的一場衝突,導演已盡量將一些古時平原戰的要素放在其中。誘敵深入,埋伏擊之。平原布陣,弓箭射住陣角等等。著名的大將當然都一展身手,但卻缺少了聞名已久的單挑,大家看不到他們怎樣大戰幾多回合的精彩場面。【三國演義】裡,孔明只是擺出了八卦陣,就令剛重創劉備大軍的陸遜退兵吳國了。讓孔明成名的八陣圖,應該是更複雜的陣法吧。

瘟疫戰 --- 太現代化了。我國雖然醫學歷史悠久,據說華陀當年就懂開腦手術。但我認為,以我國的戰爭經驗之豐富,如果能用上細菌的話,早用上了。歷史學家一致認為,赤壁水戰失利後,令曹操退兵的主因是瘟疫。所以 ...

草船借箭 --- 是【三國演義】的情節而已,蔣幹偷書亦然。但電影卻巧妙地把兩個情節混合,做成曹操殺蔡瑁、張允的連環計,這比【三國演義】裡的情節更合邏輯。借箭一幕也拍得十分精彩,絕對有伴著諸葛亮在草船中等箭的感覺。唯一敗筆,是孔明的一句「謝曹承相贈箭」。何故?【三國演義】中孔明著士兵大叫「謝承相箭」,沒有「贈」字,因為借箭之妙,就在一個「借」字。大家想想。

火攻 --- 不用說,全套戲的高潮所在。赤壁之戰發生在隆冬,西北風清勁的季節。古時的文人不太懂科學,羅貫中用了怪力亂神的借東風,比較適合當時的觀眾。今日,若不解釋是孔明懂得預測天氣,那就太不合邏輯了。周瑜雖沒用苦肉計打黃蓋,公覆卻真的去詐降而發動火攻。那十艘衝向敵艦的蒙衝鬥艦,確是一去不反的敢死隊,歷史沒明說,電影還他們的英名。能一火燒盡曹軍,火乘風勢,火助風威是一個理由,曹軍多載火物以作火攻就更為合理。搶灘戰則有點增加劇力之嫌,因為歷史說火太大,波及沿岸建寨的曹軍,如果江上有上千條著火的戰船在燒,加上季節性反氣旋,恐怕不想燒岸上的軍營都不可。燒不死那些士兵,也燒盡了糧草輜重,幾十萬人沒有糧食,沒被燒死的,大概也要餓死的了。

破曹營 --- 剛才說了,破曹營應沒那麼費勁吧。而劉備軍有否參與夾擊曹軍,史料沒提及,大概也有吧。這場戲就太那個了,甚麼個人英雄,兒女私情都跑出來了,十足肥皂劇模樣,市場需要吧。但當中關羽說了句很好的對白,他對曹操說:「你過時了。」一語道盡三分天下的精髓。

整體來說,「赤壁」一戲是值得欣賞的。我覺得它比黃金鴨,毛極,鷹熊等一眾燒錢之作來得強。至少,我看到了「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All pictures are extracted from the DVD "Red Cliff" or "Red Cliff II", thank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