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30, 2007

80%的完美

跟同事討論人生時,他認為無論投資,做學問或工作,都應該把所有資源放在最高回報的地方,低回報的則壯士斷臂地捨棄。我說這是很有效地生存,但並不是好好地生活。生活是要講求質素的,每刻都讓自己處於極度緊張的狀態去追求極至,實在沒生活樂趣可言。

靜下來,我問問自己,我追求的人生是怎樣的呢?時刻追求完美實在太累,但中庸之道又太沒個性了。最好就是比中等的好,接近但並非完美 --- 這不就是80%的完美嗎?!

陳綺貞啊陳綺貞,我漸漸明白妳的歌為何如此觸動我。

Wednesday, November 28, 2007

實而不華

去年買了一部很出色的 compact DC --- Fujifilm 的 F30。F30 提供一系列的手動操控,成像不俗,在 low light condition 和 hign ISO 下尤其出色,於是漸漸成為老婆替小朋友拍照的良伴。因此,我又需要另覓一部 compact DC,讓我隨身携帶以作 Snap-shot 之用。因為有 F30 在前,缺乏手動操控的一眾 compact DC 已難再滿足我的要求(我都幾煩,講明要 Snap-shot 機,但又要有 Manual mode ...)

選了幾部相機,都在 www.dpreview.com 或 www.dcresource.com 內評為 low ISO 下影像一流,適合陽光普照時拍風景。老實說,這樣有備而來地拍風景照,我就一定會用 DSLR 了。況且,那些相機,縱使外表十分誘人,都是偏貴的。

最後,放棄漂亮外表,找到了一部實而不華的相機。大家看看效果 ...

光圏先決微距


自動模式


快門先決


複雜的 lighting condition


自動模式


逆光


看原圖請按這裡

雖然低光表現不及 F30,但二千元的貨品,物超所值了。

Sunday, November 25, 2007

出發點

大概二十年前,買了這台咖啡機回來,從此開始喝非即沖咖啡。



從已磨的咖啡粉,漸漸到即磨的咖啡豆。
從滴泡式,漸漸到虹吸式。
從標準的歐洲式煮法,漸漸到各式各樣的煮法。

一步一步走來,方覺日子有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此言非虛。

Tuesday, November 20, 2007

我們的紀念日

在范瑋琪的上一張專輯中有一首名為「我們的紀念日」的歌,歌詞中有兩句我很喜歡的 …

“不求完美愛的更遠 要過的更好”

這不是妥協之言,此乃聖經中所述的「愛是恆久忍耐」的另一種表達方式。當兩人熱戀時,仍然充滿激情之際,有耐性不難。但當愛變成了長流細水,仍舊滿有包容地愛護對方,這才是真愛!

忍耐只因為愛,九年前我和老婆都明白這點,並相信我們能這樣走下去,於是我就站在對著她家的行人天橋上,大叫“我愛您”!

今天,是我們的結婚九週年紀念日。


Saturday, November 17, 2007

鳳凰不感性了

鳳凰木在我心目中是多愁善感的。小時候,見到鳳凰木的黃葉如星屑般灑滿一地,就知道秋天來了。灰灰的天,短短的日照,冷冷的蕭煞感,是我最愛的初冬。這個時節,如果長在北方的話,大概每晚都在等那一夜間改變整個世界的初雪。那一地的黃葉,於我就如北方的初雪,是一夜間改變整個世界的東西。掉下黃葉後的鳳凰木,就只剩下碩大的深色樹幹,仿是回首故國的後主,其他樹木還未知曉天地已經改變時,只有它獨自嗟嘆 ... 它比誰都感性。

現在已是十一月中旬,只見鳳凰木仍舊枝葉茂盛,難道它都厭倦了多餘的感性。因為無論它如何反應,大家還是沒有察覺那變了質的東西。

全球暖化,鳳凰都不感性了!

Friday, November 9, 2007

尋找漩渦貓的方法

有天在鬧市的街上看到這廣告牌,二話不說就走上懸出這牌子的書局去看過究竟。



翻開這書,它的首兩個章節是:

1. 為了不健全的靈魂而做的運動──全程馬拉松

2. 到德州奧斯汀去、犰狳與尼克森之死

於是就乖乖地拿著這本書到櫃台付款。忘了告訴你,這是村上春樹的作品。


p.s. 再一次問問,誰買了《終於悲哀的外國語》,可否借我?

Tuesday, November 6, 2007

嬉皮,愛的經濟學

有天探訪阿水,被他家中一本讀物的封面所吸引。



那個一身嬉皮士打扮,拿著經典的 Gibson 電子結他的平凡女子,在我眼中絶不平凡,甚至可說魅力超然。那正是 2007 年 9 月號的《誠品好讀》的封面,專題是「嬉皮,愛的經濟學」,握結他的正是張懸。

Hippies 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題目,之前也在 BLOG 中討論過(http://hk.myblog.yahoo.com/shuifat/article?mid=156)。總以為自己是個 yuppies,但讀了這書之後,才知道自己是個 hippies。當然我沒有囫圇吞棗,把整套嬉皮生活照單全收,諸如服用迷幻藥、性解放等行徑,我不會苟同。怎樣也好,這月刋有豐富的資訊,讓我覺得自己像是多讀了幾本有關 hippies 的書。"Summer of Love" 的出處,也是讀過這書才知道。如果香港也有這級數的普及讀物,我們的年青一代就不會如此缺乏競爭力了。

張懸當了封面人物,書中當然有她的專訪。聽她的音樂,看她對藝術的熱誠,就知她是嬉皮一族。生於物質豐裕、冷戰解凍的八十年代,他們這一代缺乏成為 hippies 的條件。但眼睛明亮的她,看穿這繁華盛世背後的大困局,小小年紀,寫出了嬉皮一族的情懷。何謂 hippies,大家不妨讀讀這期《誠品好讀》,且讓我引用張懸對 hippies 的見解作總結。

〝我們人類他媽的愛一下彼此好不好?〞

Monday, November 5, 2007

伯樂善相馬

伯樂善相馬,所以有很多人向他求教相馬之道。一般人求教,他會授與相千里馬之道。如果是朋友、子侄求教,他則會授與相普通馬之道。友人不明伯樂此舉真義,就責難他厚此薄彼,為何把相千里馬之術,授與外人,反把相普通馬之術傳給自家子侄。伯樂解釋,千里馬萬中無一,懂相亦遇不到,但普通馬則到處可見,能從中選出較優良的馬匹,這豈不是更有用的技術。

這故事載於《韓非子》,韓非想大家明白,明君如千里馬般難遇,一般國君都只是普通人,沒有特殊的治國本領,如果國策基於人治,那肯定一敗塗地。相反,如果國家有法律及建制的幫助,就算君主平凡,只要不是桀紂之輩,也不至於弄得國破家亡。

相同的道理,如果有攝影老師說,只有用高級器材才可拍到好照片的話,你大可以輟學。反之,如果有高手願意跟你分享用紙盒相機或傻瓜 DC 拍攝的心德,請務必洗耳恭聽。

Thursday, November 1, 2007

AAC

每隔那麼一段時間,我就會對我的隨身聽裝備作一番檢討。從遠古時代的 cassette walkman 開始,直到今天的 solid state player,從未間斷。來到 solid state player 的年代,就不能不把音樂壓縮方法列入檢討之列。

MP3 320kbps CBR 已是我用了數年的音樂壓縮標準,但它還是有些缺點。例如,佔上較大的記憶空間、始終有些音樂在轉換後,還是跟 CD 的音色有出入等等。於是那些科學家,針對 MP3 的弱點作出改善,研究了歸類為 MPEG4 的 AAC (Advanced Audio Coding) 壓縮方法。它有比 MP3 更闊的 frequnecy range,和在同等音色的情況下佔用更少的記憶空間等優勢。

但理論歸理論,早期的 AAC 壓縮方法表現不及 MP3 的好,但隨著時間及投入的研發人力增加,今天的 AAC 可真是今非昔比。遍尋關於兩者的表現比較,不是不合理,就是不全面。既然我自己才是自己裝備的最終用家,何不自己做做測試呢?

沒有選上 Hi-Fi 一類的器材做測試,因為在 Hi-Fi 器材上播放,沒有不用 CD 作音源的理由。於是我定下了兩個環境,它們都是我會用來聽壓縮過的音樂的場合。

1. iPod nano + Sennheiser PX100 headphone.


2. iTune on Macbook + Sony MDR-V700DJ headphone.


沒有把 AAC 跟 MP3 作比較 ,因為 MP3 也是有失真的壓縮方法。我選擇了 AIFF (Audio Interchange File Format) 作 reference,因為它才是 lossless 的音樂轉換方法。我的測試很簡單,就是聽聽那種設定的 AAC,是我無法把它從 AIFF 區分出來。所測試的 AAC 設定有,

1. 128kbps CBR.
2. 128kbps VBR.
3. 256kbps CBR.
4. 256kbps VBR.

我選擇了八首樂曲作比較,它們都是我聽得滾瓜爛熟,而且各自對音樂壓縮方法來說都是一種挑戰的。



1. 「Felicidade」--- Joe Henderson 的 saxophone 演奏是那麼平實穩重,內中充滿熱情。那種從銅管衝出來的力量,那熱情的鼓手,與及一班頂尖的爵士樂手們,是對音響器材的一種挑戰。

2. 「九份的咖啡店」--- 陳綺貞的自彈自唱結他曲。大概是 one take 的,就連試琴聲和清喉聲都錄進去了,還有那少許瑕疵的按弦,以及她那動聽的聲線,對我來說簡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的了。有些許失真,都應該聽得出來。

3. 「Resphoina」--- 久石讓的鋼琴演奏造詣,絕不比他的作曲造詣失色。這曲由平淡的和弦開始,漸次進入高潮,去到後段差不多用盡了整個鋼琴的音域,輕、重、除、疾集於一曲,音域廣和速度快,都是對音樂壓縮方法的考驗。

4. 「一支煙的時間」--- 林一峰的聲線偏高音,但唱低音時同樣渾然有力。我以前那台入門級的 amplifer,就還原不了他那雄渾的低音和韌度十足的餘韻,讓我一直認為他是「雞仔聲」。音樂中的提琴聲,錄得非常出色,定位做得很好,裊裊琴聲懸浮半空之中,可以測驗音樂壓縮方法的立體感。

5. 「Impromptu op. 66, Chopin」--- 李雲迪的鋼琴演奏技巧之高,母容置疑。很喜歡他那年輕又有活力的演繹手法,利落的按鍵,琴聲仿似花朵綻放。要準確還原這樂曲,音樂壓縮方法的要求要比壓縮「Resphoina」更高。

6. 「我們的故事」--- 戴佩妮的聲線很有古典味,溫柔得來不覺單薄。這曲以單純的雙結他伴奏,與她的喝腔配合,猶如流水淙淙。結他聲錄得很好,撥弦的摩擦聲都清晰可聞。如果還原時失去應有的細緻度,那就甚麼都聽不到了。

7. 「Spirited Away」--- Roby Lakatos 及他的班底,以 Light Jazz 的手法演繹久石讓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他那扎實的小提琴技巧,能收能放,起伏扣人心弦。這次沒有選他那些高速彈奏的作品,而是選擇了充滿暖意及編曲和諧的這一曲。因為每種樂器都恰如其分地參與奏出,如果音樂還原時偏重了某段音域,就很容易失掉那種和諧的了。

8. 「永遠在一起」--- 許哲珮的音樂才華出眾,作品非一般流行樂曲可比。這首歌的編曲,華麗又複雜,古典與現代樂器都用上了,還加入了電子音效。主音的爵士結他,勤快的伴奏鋼琴,再加上她本身那高亢的聲線,真的只能用華麗和豐富來形容。音樂還原不力的話,恐怕一切都會混在一起。

經過多番反覆細聽,得出以下結果。在 iPod + PX100 的裝備下,128kbps CBR 是可以聽得出它跟 AIFF 有分別,128kbps VBR 則很難得出那分別,256kbps CBR 就只有李雲迪的「Impromptu op. 66」可以勉強聽得出分別,256kbps VBR 則怎樣也聽不出有分別。在 mac + MDR-V700DJ 的裝備下,128kbps CBR 以經很難聽出有分別,128kbps VBR 已經極難聽得出有分別,256kbps 的 CBR 與 VBR 我都無法聽出有分別。

結果很有趣,竟然在較差的器材組合 --- iPod nano + PX100 中,聽出了較多差別。其實理由很簡單,無論再好的 lossy compression,都有一定的失真,只是能否察覺得到而已。如果器材優秀的話,這微細的差別就很難聽出來,相反還原不力,器材就把差距放大。Dolby lab. 的專家應該都用最頂級的器材做測試,所以他們的結論是 128kbps 的 AAC 跟 CD 的音色是無法區分的。

iPod + PX200 是我現時最常用的隨身聽裝備,於是 AAC 256kbps VBR 就成為我的新音樂壓縮標準。

p.s. 用中文寫些跟科技有關的東西很費勁,但如果用英文寫出來,就變成頂級的催眠藥。我的工作就包括吸收與製作這種催眠藥,其實都難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