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8, 2013

緹縈救父

緹縈是漢朝的孝女。文帝時,緹縈的父親犯了法,被判肉刑﹝斬手、割鼻等等﹞,無人能救。於是年紀小小的她,千里迢迢地去到長安,上書給皇帝道:「妾父為吏,齊中皆稱其廉平,今坐法當刑。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屬,雖復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由也。妾願沒入為官婢,贖父刑罪,使得自新。」這封信感動了漢文帝,不但釋放她的父親,更廢除已經執行上千年的肉刑。一個弱質平民女子,又怎樣上書給皇帝呢?歷史文獻沒有提及,但照估計應該沒有所謂「正途」可循,因為根本沒有這種制度,讓一個平民百姓,更甚的是個女孩,上書給當今皇上。於是,小說家高陽老師,借用文帝的另一軼事,創造了緹縈犯蹕上書的情節,實在一流,而這應該是最合理的推論。緹縈不論有否犯蹕,以她上書這動作及陳述的內容,已經觸犯當時的禮教和法律。但經歷千年,我們沒有人敢說她錯,就連當年至高無上的皇帝亦然。為何?因為她以孝為表、以義為裡地挑戰了當時有問題的禮教和法律。如果沒有這種明辨是非又勇敢的人,如果沒有千千萬萬支持這種信念的百姓,我們的民族早就沉淪了。

我樂見演藝學院的一班學生,無懼所謂的禮儀和權貴,表達他們對真理的追求。當仁不讓於師,你們是香港的驕傲!

Thursday, June 6, 2013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公元1283年,文天祥不接受蒙古人的多番勸降,從容就義去。死後,仍令忽必烈無限惋惜。赴刑前他寫下絕筆:「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元亡後的明朝,每遇昏君,多有奸黨閹人亂政,弄至民不遼生。但每逢此等黑暗之時,就有風骨澟澟的人走出來。如于謙、楊繼盛等。直至明亡,又有史可法等為正義而戰的大英雄。清末之時,又有秋瑾、徐錫麟等民族英雌及英雄出現。去年他走了,今後可能還有人跟著他去。但終有一日,真正要倒下的一定會倒下。

我們不缺暴君,但更不缺烈士!

Tuesday, June 4, 2013

不滅的火

曾經,我們在莊園裡種了鮮花,歷盡千辛萬苦,她們開始發芽。就在那時候,來了惡龍,吐出一道妖焰,燒毀那些未開的花。大家因絕望而哀悼,但不知道這妖焰其實是一把希望的火,它燒毀花苖讓野草叢生時,烈焰已蔓延出去,摧毀了龍窩!惡龍已無藏身之所,只能流離於莊園大地,擇人而噬以殘存。然而,希望的火仍在燒,還愈燒愈烈。莊園裡的灰燼中,鳳凰已重生,迎著那不滅的火,她不但會燒盡野草,還會屠盡惡龍,再把鮮花遍植莊園,遍植大地!

你們聽到了遠方隆隆的鼓聲嗎?